林奕華:給北島的信
-天使與魔鬼都在「細節」裏
北島先生,
你好。我猜你大抵不會把時間花在看電視上,但生活在香港,很多時候你不用去找它來看,因為它會來找你。除非,除非你從來不光顧茶餐廳。但對於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主要外食的人(包括我)來說,變相等於飯廳裏的電視機長期開着。於是,無可避免的,我看電視,也看着看電視的人。
香港的電視節目正在熱播什麼呢?或者換個情景另一個問法:茶餐廳內的食客,會被大電視中的什麼吸引,以致目不轉睛,嘴巴張開,連進食的動作也定格,構成一幅煞是有趣的畫面?我一次又一次「見證」這樣的「奇景」,都是當熒幕上出現正在暴怒,聲嘶力歇,藉着嘶嚎對白而把青筋暴現,或強烈把面容扭曲的演員,而且鏡頭大多集中在上半身。更正確點說,是特寫。當我以為這只是劇情發展至某個激情的段落,演員是為了表現角色情緒才會好像患了躁狂症,我錯了,因為一小時下來,一部劇集播完接上另一部,抗日背景換成現代的兵捉賊,熒幕上都是相同上演着人肉炸彈、人肉手榴彈、人肉迫擊炮和人肉坦克車連環發火,互相攻伐,不斷不斷不斷地轟炸着看電視的人的神經。如果上述畫面還未達到「征服」觀眾的目的,硬攻之外,還有「軟」攻:「女人」。現今電視中出現的「女人」都是要加上引號的居多,因為她們都不是一般女性——熒幕之外,有多少女性會經常得到「更上一層樓」,參觀豪宅,吃盡山珍海錯(雖然都是五個一組,六個一排,穿上與環境氣氛不配合的隆重(即低胸)晚裝,陪同一位男主持人進食)。又或,排着隊一個一個向鏡頭展示身上每件珠寶首飾的價格,歌頌它們隨便就是上百萬過千萬的價錢(繼而每個人都拍心口表示:好緊張,人生第一次……)?
但這些女人的景觀,還比不上「奇觀」(spectacle)更受歡迎——三個男藝人易服成《色慾都市》女主角,除了出現在他們自己的節目,也因為得到觀眾「認同」而有着明顯的版圖(上其他節目)和勢力(亮相更多媒體,包括紅館)擴張。他(她)們愈來愈「無處不在」(香港人的話題選擇本來就少),真的只是「男扮女裝」是叫座力的保證?如果屬實,又是「易裝」搞笑奏效的功勞?但是,若把榮華富貴珠光寶氣的「真女人」和該三位男藝人易裝的「偽女人」放在一起平排看,我發現電視台原來是在發動一項對女性的調侃、諷刺,但同時又把她們物化、刻板化的龐大工程。我說「龐大」,除了是指其影響力,還有電視台的「收益」:一邊是廣告贊助商,另一邊也「收買人心」:沒有「姿色」享受特權的婦女們,大可在看「男裝貴婦」時被醜化了的性感男郎逗得大樂而出了烏氣。
北島先生,我寫這封信給你,是因為讀到你在一篇訪問裏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我在大學教散文寫作,讓學生寫寫他們的童年,發現幾乎沒人會寫細節。這是非常可怕的。意識形態化、商業化和娛樂化正從人們的生活中刪除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記憶,而細節是非常個人化的,是與人的感官緊密相連的。正是屬於個人的可感性細節,才會構成自之說的歷史的質感。如果說寫作是喚醒記憶的過程,那麼首先要喚醒的是人的各種感官。」(見《蘋果日報》 2010年8月8日)你說的「細節」,在香港的環境之下,正是被上述例子全面取締:情緒和慾望被放大再放大,如報紙雜誌上的圖文,必須「勁」、「超」、「誇」——類似形容詞變成香港人的必備口頭禪,便是最佳印證。反過來看,「細節」需要細心,細心才會細膩。但我們是活在另一種價值觀中:「細」要求人集中精神、專注——太累,「細」要求人從慢慢咀嚼中得其好處,這過程要求耐心——太不划算;更何況,「細」會因此不及別人搶眼、喧鬧而受到忽視,因此吃虧?「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就是人們不再要求自己用心對待事物/人的時代」——所以,我們可以不用計較電視劇情節的合理性,只要求它每集充斥着幫助我們把怨氣發洩的情緒爆點。我們也毋須了解「女人」,只要利用她們的形象來賺取我們的利益。如此「粗暴」地消費自己和他人的同時,矛盾的是,大家又雙重標準地要求自己被「細緻」地了解和呵護,難怪那一句電視劇對白會成為金句:「你到底有冇理過我感受o架?」「細節」,被犧牲在「消費」就是一切的文化中。因為「世事多變,凡事不用想太多、太遠,看事物也不需太專、太細」,反正今日有價值的,明天已經被忘記、被丟掉,「細節」如果能反映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獨特之處,也許,人們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是被隨時丟棄更換的消費品而放棄對它的尊重,和追求。
就像have sex(性交)和make love(做愛)是兩種態度出來的兩碼子事情。一個是講求發洩,一個是享受過程,後者講究的是雙方面的交流和溝通,「細節」的把握便相對重要。有說唯有成熟的人才懂得「做愛」,其實不無道理。是學會欣賞「細節」,才能讓人懂得「了解」——由最小的事物管窺世界,那叫成熟。但在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中,多少人正在逃避成長而「不要看見」細節。因為「不懂」,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要求有所發現,卻是把自己的眼、耳、心腦交給別人控制——是別人讓他看到、聽到、想到,他只負責口的部份——吃就是吃,不用理會食材來自哪裏,如何煮,有什麼營養——到最後,追求經驗,得到方程式;追求輕鬆,變成鬆弛。
你的,
林奕華
***